高鐵地層下陷/旱作缺工 種稻太耗地下水

行政院推出農業黃金廊道計畫,花蓮「五心級」交安 e指搞定,輔導農民轉型改種省水作物,用孩子未來做政治籌碼?,但轉作面積不到2成。 記者陳雅玲/攝影 分享 facebook 高鐵雲林段的地層下陷問題困擾已久,法總統譴責泰國政變 呼籲舉辦選舉,除雲林縣府配合推動封井,農委會自民國一○二年起推出「農業黃金廊道」計畫,獎勵高鐵沿線農民從水稻改種低耗水的旱作,但農民意願不高,去年申請面積占比僅百分之十六,成效不如預期。雲林縣府農業處統計,高鐵沿線符合旱作農田共四三六三公頃,去年申請旱作面積僅七○八公頃,占百分之十六,比率偏低。 農業黃金廊道計畫鎖定彰化、雲林高鐵沿線農地,雲林縣新虎尾溪以南廊道範圍所有農地皆可參加,依轉作作物不同,每公頃補助二萬二千元至六萬元不等。農業處分析,農民不埋單農委會的旱作獎勵,可能與農業人口老化,雜糧作物無法完全機械化、須靠人力採收有關;農民習慣種水稻,施肥、用藥一通電話找人來就搞定,收割後還可繳交公糧,收入有保障,多數人不想改旱作。虎尾鎮蔡姓農民表示,轉作豆類、玉米等雜糧作物,難全以機械化操作,光是採收就需大量人力。雲林缺工嚴重,轉作不僅增加成本和技術難度,「找無工」也是問題之一,加上進口雜糧便宜,國產雜糧要競爭真的不容易。水利處長許宏博則說,影響地層下陷速度的因素很多,每年下陷量高低,與當年降雨量及農民用水息息相關,下陷防治成效好壞,不能用單一條件評量。,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