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 民眾只能自建蓄水塔?

水情拉警報,

冷凍水餃宅配

,台南與澎湖實施一階限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台南與澎湖第一階段限水,

金屬銘版印刷

,雖然目前對一般民眾影響不大,

PH7.2

,但氣象局憂心今年會是「空梅」,

零汙染

,更是令人擔心。由於氣候變遷,

室內設計

,台灣降雨量雖與過去差異不大,

複寫聯單

,但豐枯卻越趨極端,

高雄家居清潔

,對水利工作造成嚴峻挑戰。豐枯越不均,越需要如水庫等蓄水空間調蓄,但台灣水資源設施嚴重不足。目前公告水庫共九十五座,但由於地形、地質限制,水庫蓄水量都不大,無法像國外水庫,一蓄滿就可用數年。 民國一○四年大旱,大家是否記憶猶新?事實上,從民國八十九年災害防救法實施以來,經濟部有九年必須成立中央旱災災害應變中心,六次以停灌休耕、犧牲農業方式,引領全民共度旱災,單農業補償費用就超過一百一十億元。解決旱象沒有法寶。除了節約用水,目前能採用的因應措施仍是區域調配、農業用水打折供應、民生及工業用水總量管制及夜間減壓供水、辦理人工增雨、鑿抗旱井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方法。最終極的有效手段是停灌休耕,等待颱風豪雨來解除旱象、充盈水庫;但在水利會長改為官派,依農委會要擴大水利會灌區構想,未來減降農業用水也將困難重重。水利機關窮盡一切讓缺水不影響民生,卻也讓民眾對缺水無感,水資源開發沒有受到應有支持。曾文越引停擺、高屏大湖擱置,相關水資源開發都遭遇阻力。對水庫的偏見,苦了國人自己。蓄水空間不足,只好年年抗旱,未來除了影響經濟發展,或許民眾最好建自家蓄水塔了。,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