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島首見秋行軍蟲成蟲 「幾乎不可能根治」

雲林縣海線及山區都有秋行軍蟲疫情發生,獨/失智老老照顧增加 照顧資源卻供不應求,縣府採取最嚴密的殲滅行動。 圖/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提供 分享 facebook 台灣本島昨首度確認秋行軍蟲成蟲,三灣鄉農會 想替農村找新血,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及花蓮縣都有蹤跡。由於成蟲將大量繁殖及飛行散播疫情,打工分擔家計 高職生自撞身亡,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昨宣布今起啟動第二階段防疫,從銷毀掩埋作物改為強制噴藥,疫區管制期從三個月改為作物生長季結束為止。農委會坦言,「現已幾乎不可能根治秋行軍蟲,只能與之共存,將傷害降到最低。」 農委會日前在全國設五百個性費洛蒙誘集器捕成蟲,六月十五日苗栗大湖抓到成蟲首例,總計至昨天已有廿一件、五十五隻成蟲案例。幼蟲蹤跡也擴大至十八縣市、六十八例,高雄市出現首例,僅剩基隆市、新竹市、南投縣、嘉義市倖免,但防檢局長馮海東說,「不通報不代表沒有」,秋行軍蟲應已散布全台。秋行軍蟲雄成蟲。 圖/農委會提供、Lyle J. Buss攝影 分享 facebook 秋行軍蟲生活史分卵、幼蟲、化蛹、羽化為成蟲四階段,從卵到成蟲僅需卅天,成蟲一晚可飛一百公里,順著氣流可達兩百公里,遷移能力驚人。雌成蟲每次產下一百至兩百顆卵,一生最多可產兩千顆卵。本島發現成蟲可見防治棘手。陳駿季說,正透過分子技術鑑定秋行軍蟲親緣,確認傳播途徑,未來就可針對風向及時間防治,同時了解來源國用藥方式。但陳駿季也說,秋行軍蟲在非洲、印度、中國大陸造成嚴重危害,主因是大面積粗放管理,台灣以精緻小農為主,「即使共存,也有信心將密度及危害降到最低。」馮海東說,這麼大能耐的蟲,撐到這階段根本無法處理掉。之前估秋行軍蟲影響國內卅五億元農產,包括占種植面積三成五的水稻及百分之四玉米,但目前侵台的秋行軍蟲偏好玉米,水稻危害須觀察。至於第二階段防疫,以強制噴藥取代銷毀掩埋,畫定緩衝區巡查卵塊及幼蟲,須輪流施藥以免產生抗藥性,管制期改到作物生長季結束。未來將視蟲害狀況進入第三階段,輔導農民自主管理施藥。,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