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減稅案遍地開花 立院要嚴審

立法院本會期即將結束,美平均每周工作47小時,執政黨強力動員,ABL/少俠不再年輕…打一場少一場,以通過減稅法案做為選舉利多,安徽黃山/流動清明上河圖 屯溪老街,除了名模條款、長照扣除額、大降日本農漁產品、清酒等關稅之外,華研總座專訪/她,帶人帶心 S.H.E一待16年,還要送出海外資金匯回專法、產業創新條例延長十年並加碼等等諸多租稅優惠的大禮。行政院送紅包不遺餘力之外,綠兩階段整合柯? 顧呂再度質疑,藍綠立委也競相提案加碼,長庚台大引進大型質子機,到明年的總統和立委大選前,「減稅嘉年華」有如雨後春筍般爆發。眾所周知,減稅一向是各政黨討好選民的最好工具,尤其執政黨在選情低迷時,最喜歡拿國庫的「鈔票」來換取「選票」。去年實施的股利所得大減稅,夾帶大法官釋憲而不得不提高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成為蔡政府一再強調的「減稅有感」主調之外,還有今年初蔡總統誤以為稅收超徵可以用來退稅的紅包,曾經一度吊足民眾的胃口,還有許多家電的貨物稅減免。另外,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對於工商界期盼擴大研發抵減比率、增納人才投資抵減、取消印花稅及貨物稅等也可能照單全收,這些幾乎沒有止境的減稅政策,還讓人以為政府的財政狀況突然變得大好。 持平而論,名模條款針對薪資所得者的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的支出,可在薪資中核實減除,其實是因為過去的綜合所得稅未予上班族應有的成本、費用扣除,而遭到大法官解釋為違反憲法而不得不做的補正措施,算不上減稅利多。更何況,為了讓富人減稅的股利所得稅改能夠獲得社會支持,財政部才不得不大幅調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至20萬元,卻正好順便解決薪資所得者必須提供上班的必要成本費用收據的困擾,稅收實際上損失不大,反而讓政府贏得減輕薪資階級稅負的美名。至於外界期待已久的長照扣除額,其實來得太晚也太少了。太晚是因為去年財政部以股利所得稅改,導致綜所稅稅基脆弱為由,堅持要到108年稅收狀況確定後再檢討實施;太少則是行政院版的身心失能者,每人每年扣除額上限只有12萬元,只有29萬人受惠,平均每人一年省稅不到7,000元,也難怪藍綠立委都主張提高至一年30至36萬元,比較符合民眾的需求。除了上述兩項租稅法案之外,海外資金匯回租稅特赦及投資優惠稅率、產業創新條例延長十年並加碼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可以抵減、研發投資抵減增加智慧機械及5G,則充滿爭議。就資金匯回專法而言,雖然理論上,若未訂此法,將金錢藏在海外的富人或企業也不會將錢匯回,或從地下管道匯回而增加洗錢風險,政府也不太可能取得稅收,因此反過來說,專法看起來像是大減稅,但有助於吸引至少千億元資金回台。但問題是,國際上普遍推行「共同申報標準」的反避稅合作措施,以及反洗錢,使得規避稅負的資金不得不匯回台灣,加上最近美中貿易戰及中國大陸生產成本提高的影響,政府又提供高額利息補貼,企業本來就已蜂擁回台投資,此時提供租稅特赦的必要性、合理性就顯得多此一舉,對原本乖乖匯回繳稅的人也不公平。而且對於特定產業的實質投資者,還給予減半的租稅優惠,更是明白歧視資金留在台灣者或非屬於獎勵範圍的產業。至於產創條例,一延就是十年,還加碼租稅優惠的產業項目,不但是錦上添花,至今也沒有提出稅式支出評估報告,供社會各界檢視,違反財政紀律的規範;有些租稅優惠,例如智慧機械產業的獎勵,甚至可能減少就業機會或壓抑停滯的低薪,也值得檢討。因此,我們建議立法院,除了名模條款和長照扣除額之外,其他的減稅法案應該基於公平、紀律和合理的立場,嚴格審議。,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