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習題 習蔡能否相向而行

美國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近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大戶條款 立院下周四審,美方期盼中國大陸應該與台灣新政府持續互動;她轉述中方官員在回應時說,畫出心中守護神「石獅」 畫家陳凱森下周登世貿開展,要看看蔡英文會就此提出什麼建議?選後蔡英文表示理解和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蔡英文對既有政治基礎做了四點解釋,連營:美依專案效果好,但北京更關心蔡英文的「既有政治基礎」,兆豐案 紐約分行經理列被告120萬交保,是否包括「九二共識」或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要蔡英文說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買保育類龜銷陸 男子二審判刑,就客觀環境而言,ETC抵制潮 政府信任危機,顯得更加困難。民共雙方都認為時間站在自己這邊。站在北京的立場,營收連三紅 資金捧,中國在國際上的綜合國力上升,對台籌碼增加,當然不願意台灣每一次政黨輪替,兩岸的共同政治基礎就打折扣,因此堅定立場,反覆重申兩岸政治基礎的核心意涵和重要性。對民進黨來說,大選新民意(加上周子瑜事件)展現台灣拒統民意高漲,更加鞏固民進黨對九二共識與一中的排斥態度。從一九九○年代到民進黨執政第一任期間,大陸對台政策僵化(一國兩制),造就本土意識的反中社會基礎。二○○八年後,快速發展的兩岸民間互動,讓兩岸人民從想像的敵對到近身的摩擦,生活習慣的差異與政經利益的衝突相互糾結,以及香港經驗負面效應的擴散,擴大台灣社會「恐中、反中」的社會基礎。當前台灣的時空環境與民意結構,限制了蔡英文在兩岸論述轉身的空間。可以說,兩岸客觀環境風險升高,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主體意識隨時有對撞的可能。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最簡單而民粹的選擇是採取「對抗邏輯」—藍綠對抗、兩岸對抗,最後升高為台灣民族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對撞,造成兩岸和平發展的重大挫折崩解,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兩岸關係固然受制於國內與國際政經因素的制約,但領導人的耐心、創意與智慧仍然可以起關鍵的作用。當前習、蔡主觀態度是理性務實、善意自制。北京正在聽其言、觀其行,將仔細檢視蔡英文五二○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未來民進黨執政的兩岸關係不僅是小英的習題,也是習近平的「習題」。兩岸當局在國家主權的糾結爭執已超過一甲子,何妨放大歷史格局、提升價值層次,以「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民族)」為起點,在民主和平與對等尊嚴的原則下,尋求未來兩岸的統合,共同締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台灣政黨輪替已成為新常態,習蔡應避免重蹈阿扁執政的覆轍,不要讓每次民共交手的結果是兩岸震盪、人民受難。習近平當深入理解台灣人民對於當家作主與自由民主制度的堅持;蔡英文應體會近代中華民族的歷史苦難,共同用同理心,以兩岸蒼生為念,相向而行。,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