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殷/立法院的媒體時代

立法院多數黨首次轉換為民進黨,

台北銀行代辦

,能不能替國內政治帶來新氣象,

平鎮通水管

,不得而知,

室內裝修台北

,另一股浪潮隨之而起,

食品級潤滑油

,撼動新舊交替的國會生態,

音源線

,這股浪潮是自稱公民記者、獨立媒體,

信用破產

,要求比照一般媒體進入立法院採訪。早期在立法院的媒體環境,

德州撲克

,和現在究竟有多大差別?跑立院的日子磨練政治記者首選1987年7月,政府解除戒嚴,黨禁、報禁也陸續解除,國內媒體局面改觀,報紙突破三大張限制,在此之前,立法院新聞早已因為「黨外立委」衝撞立法院議事,進行焦土抗爭,報導篇幅有所增加,1993年2月1日國會全面改選後的第二屆立委就任,立法院新聞成為政治新聞當中的熱門焦點,立法院記者人數也跟著擴充,在立法院跑新聞成為媒體磨練新進政治記者的首選,早年採訪省議會記者,地位還比立法院記者還高些。國民大會及省議會風光的年代,立法院空間雖不大,但綽綽有餘。1980年代後期,增額立委人數增加,立法院面積不敷使用,院方增建大樓,也就是現在的群賢樓,當時有老立委帶著濃濃鄉音,大聲質疑,「為什麼要擴建?難道不回南京開了嗎?」立法院的記者室本來只是群賢樓二樓幾坪大的空間,隨著二屆立委的到來,記者室也擴充為兩間,後來又繼續擴充。過去的記者室也成了現在中華電信在立法院的營業店面。老記者想當年進議場和立委哈煙早年記者可以進入議場採訪攝影,但因為黨外立委抗爭,每每引起肢體衝突,加上記者混雜其中,造成秩序大亂,後來限制媒體只能在議場二樓採訪,因為曾有民眾從二樓朝議場亂丟東西,後來又加裝玻璃牆阻擋。曾在立法院採訪的資深記者回憶,早年立法院議場沒有禁煙,連記者也可以進入議場內,和熟識的立委吞雲吐霧,在議場內主席台上方左右側,玻璃圍起的小房間,以往是提供給媒體拍攝議場全景,後來議場成為媒體禁區,直到前年學生霸占立法院後,議場才又對媒體破例開放了24天。記者室驚魂記整片天花板掉下來議場外的採訪空間,也一樣是跟著時代而改變。現在立法院的第一記者室,立委遷就記者的採訪便利,過去喜歡到這裡開記者會。緊鄰的第二記者室,曾經因為建築老舊,發生過整片天花板掉下來的意外,天花板上堆積幾十年的灰塵,就這樣撒下來,讓整間記者室滿是煙塵。現在立法院有四間記者室,但與日本自民黨黨部就設有提供電視台播報台相比,立法院記者室設備相當陽春,國內電視台記者多半在國、民兩黨黨團辦公室外的走廊現場連線,那是1990年代中期有線電視台蓬勃發展後才有的景象。見證台灣政治現在採訪變得開放隨著網路科技發達,立法院已建置隨選視訊系統,近年也能上網收看,不用像早年,記者非要在現場,或在院內收看閉路電視轉播系統。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委員會會議室,從早期到現在,委員會開會的空間,與記者採訪、旁聽民眾,界線始終都很模糊。立法院媒體採訪發展史,猶如國內民主政治及社會發展的縮影,面對公民記者和獨立媒體更開放,人民追求國會更透明的呼聲,如何在知的權利和國會運作嚴謹性的兩相權衡下來調整,有賴各方的智慧。,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