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奉獎/林媽利 讓你我安全、無償用血

林媽利醫師在馬偕醫院輸血研究室的工作身影。 圖/程宜華攝影、林媽利提供 分享 facebook 「沒有錢?去賣血好了!」現在說來是玩笑話,

久保田磅秤

,四十多年前卻真實在醫院上演。早年台灣醫療用血由俗稱「血牛」的職業賣血者把持,

台中關鍵字優化

,對急需用血救命的人來說,

高雄優良清潔公司

,不但價格昂貴,

中部 禮車出租

,更有感染風險。今天,

KL-D1000

,大多數年輕人沒聽過血牛,

北部室內裝修

,這要歸功於最先宣導無償用血、第一位建立血庫制度的醫師:林媽利。林媽利被稱為「血液之母」,

泡茶水

,現在「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琅琅上口,

嘉義美甲教學

,認為無償捐血理所當然,能接受安全無虞的血液,林媽利功不可沒。罹再生不良性貧血 投入血液研究回想從醫路,林媽利對讀醫學院並不開心。考上高醫那年,從愛做夢的文學少女成了抑鬱女孩,她在自傳中形容在高醫的生活,不像在北二女(現為中山女高)能與同好每天談論文學,枯燥又孤單的日子讓她憂鬱,把注意力轉移到鋼琴上。美國紐約血液中心主任Dr. Kellner(右二)來台灣瞭解捐血系統情況,林媽利(右一)聽取Kellner意見。 圖/程宜華攝影、林媽利提供 分享 facebook 她經常從早彈到晚,鄰居受不了大喊:「媽利,嘜勾彈!」她說彈的都是貝多芬的大曲目,如悲愴奏鳴曲、送喪奏鳴曲,笑說當時抑鬱,才會把這麼悲的曲子彈得這麼好。雖然大學時代都在彈琴跟畫畫,大四那年林媽利罹患再生不良性貧血,肝臟功能受損、血液無法凝固,一走路膝蓋內就會出血,需仰賴輸血才能活,讓她人生巨變。當年,輸血全仰賴「血牛」,她靠醫學院老師、同學、朋友接力輸血,加上身為外科醫師的父親幫她清除膝蓋血水,才逐步好轉,這段經驗也埋下她研究血液的種子。翻轉血牛亂象 血液制度國際發光林媽利初到馬偕時,血庫裡只有一台冰箱、一台離心機,離心機還得與大小便檢驗共用。那是1980年代,台灣供血制度混亂,醫療用血仰賴血牛,血牛直接住在醫院,需要血液就直接抽血。醫院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驗血制度,血牛為了生計,有病隱忍不說,輸血有時反而更危險。看見供血亂象,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邀請美國紐約血液中心主任Dr. Kellner來台,瞭解台灣捐血問題,並撰寫血液政策建議書。林媽利自告奮勇,與台灣輸血學會一起協助衛生署建立台灣血液政策,直到1992年,捐血制度才完全取代血牛,不再有人賣血,人們無償取得醫療用血。1996年,台灣無償捐血制度、輸血等被國際知名期刊表揚,列為全球捐血制度最優良的十二國之一。林媽利回想起來仍覺得這是台灣的驕傲。投身組織抗原研究 取得不同族群血清醉心輸血醫學,林媽利滿腦子想的都是讓血液更安全、更進步。1993年,她參加國際會議,遇見日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的十字教授Juji,他告訴林媽利,台灣的組織抗原若沒有做好,對疾病診斷恐有影響。十字教授願以日本紅十字會為後盾,協助林媽利做研究。她多方考量下,投入研究。林媽利花了七年,在馬偕近兩萬個胎盤,取得血清,再取得台灣不同族群,如客家人、原住民等,血液中的淋巴球與胎盤血清反應,經大量分析,製造成「台灣人組織抗原血清測定盤」。看似不可能的任務,2001年卻被她做出來。沒想到同時,國際研發出DNA篩檢組織抗原法,能直接做血液篩檢。林媽利雖苦惱,還是笑著說:「聽到有新方法,我好傻眼,表示辛苦這七年全白費啦!」研究台灣人血緣 引發噶瑪蘭事件但世上沒有白費的功夫,林媽利在蒐集台灣不同人種血液時,意外發現原住民與一般台灣人基因有非常大的不同,可見台灣人跟原住民來自不同祖先,燃起無比好奇心,她想知道:「台灣人是從哪裡來?」根據歷史記載,與原住民一同居住在台灣的還有平埔族,想找台灣人從哪來,林媽利搜集平埔族的DNA。當年平埔族以噶瑪蘭族、巴宰族、西拉雅族三族為主,她順利取得巴宰族、西拉雅族後,分析發現台灣人並非源自北方漢人,而是長江以南的南方原住民,大多是百越族的後代。她希望族群研究包含噶瑪蘭族,2007年林媽利研究團隊取得噶瑪蘭族同意後,採族人唾液,但不久發生極大爭議。噶瑪蘭族聲稱,他們不同意研究團隊取唾液,而是半路被強迫,最後數十件檢體被迫銷毀,林媽利的噶瑪蘭族研究付之一炬。對於噶瑪蘭口水事件,林媽利沒有任何反駁與澄清。「我怕傷害他們。」噶瑪蘭族可能擔心若檢驗結果出爐,影響正名結果。林媽利說,其實個人隱私不可能公開,而且人類歷史本來就是混血的過程。幫二二八罹難者遺骸 找回家的路2011年起,林媽利推動「讓二二八受難者遺骸回家」計畫,對於受難者,她更多的是心疼。透過廿多年親子鑑定及台灣族群血緣研究的經驗,希望盡微薄之力,幫助罹難者遺骸回家。馬偕醫院也為此計畫,於淡水馬偕闢建「古代DNA實驗室」,鑑定超過千年的骨骸DNA,另外設置研究二二八遺骸的「分子人類學實驗室」。林媽利說,許多二二八罹難者家屬,年事已高,目前得與時間賽跑,希望能幫罹難者找到回家的路。「我這一生就是很雞婆啊!」一路走來,林媽利從不自滿,總在新工作裡尋求突破。80歲的她,嘴角撐起可愛的梨渦,語末加上喲、啊、呀等語助詞,神情一如當年那個喜愛文學的少女,講到興奮處,笑聲充斥實驗室,她笑說:「我好像是這個實驗室最多人採訪的,很夯呢!」一切源於對生命的熱情,林媽利說:「人生如果沒有熱情就沒了意義,有熱情人生才有火花。」林媽利小檔案年齡:80歲出生地:宜蘭現職:●馬偕血庫諮詢實驗室及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國際輸血學會血型命名委員會、稀有血型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輸血學會名譽理事長學歷:高醫大醫學系台灣大學病理研究所經歷:●台大醫學院●病理科副教授●美國德州大學醫學分院(UTMB)臨床及解剖病理醫師●馬偕醫院檢驗科主任●國際輸血學會血型專家(血型學專家小組)理事、手冊Polybrene標準化委員會召集人●第10屆國際輸血學會西太平洋區大會會長主要事蹟:提倡無償捐血、建置台灣捐血系統、研發血庫作業的MP方法、發現米田堡抗體、亞孟買血型、發展親子鑑定、協助台灣族群尋根,致力找回228受難者遺骸,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